項目成本概念:在項目中,成本是指活動或組成部分的貨幣價值或價格,包括為實施和完成該活動或組成部分或創(chuàng)造該組成部分所需要的資源的貨幣價值。
項目成本管理概念:項目成本管理是項目管理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是指在項目的實施過程中,為了保證完成項目所花費的實際成本不超過其預算成本而展開的項目成本估算、項目預算編制和項目成本控制等方面的管理活動。項目成本管理包括涉及成本計劃、估算、預算、控制的過。其中:
1) 制定成本管理計劃——制定了項目成本結構、估算、預算和控制的標準。
2) 成本估算——編制完成項目活動所需資源的大致成本。
3) 成本預算——合計各個活動或工作包的估算成本,以建立成本基準。
4) 成本控制——影響造成成本偏差的因素,控制項目預算的變更。
掙值分析(重點考點!?。。?/strong>
關鍵概念:
掙值分析:利用項目當前掙值,評價項目成本、進度績效
EV:實際工作的預算價值(掙值)
PV:計劃工作的預算價值
AC:實際工作的實際花費
SV=EV-PV(進度偏差)
SPI=EV/PV(進度績效指數(shù))
CV=EV-AC(成本偏差)
CPI=EV/AC(成本績效指數(shù))
BAC:總預算
ETC:完工尚需估算
ETC=BAC-EV當前偏差被看做是非典型的
ETC’=ETC/CPI當前偏差被看做是典型的
EAC=ETC+AC
一些結論:
CV>0 等價于 CPI>1 等價于 成本節(jié)約。
SV>0 等價于 SPI>1 等價于 進度超前。
項目成本管理的原理和術語
可變成本:隨著生產量或工作量而變的成本為可變成本。。[可變成本]又稱變動成本,是指在總成本中隨產量的變化而變動的成本,主要是原材料,燃料,動力等生產要素的價值,當一定期間的產量增大時,原材料,燃料,動力的消耗會按比例相應增多,所發(fā)生的成本也會按比例增大,故稱為可變成本。
固定成本:不隨生產的變化而變化的非重復成本為固定成本。在一定期間和一定的工作量范圍內,其發(fā)生的成本額不受工作量增減變動影響而相對固定的成本。如折舊費、大修理費、管理人員工資、辦公費、照明費等。這一成本是為了保持企業(yè)一定的生產管理條件而發(fā)生的。一般來說,項目的固定成本每月基本相同,但是,當工作量超過一定范圍需要增添設備和管理人員時,固定成本將會發(fā)生變動。此外,所謂固定,指其總額而言,關于分配到每個單位工程量上的固定成本則是變動的。
直接成本:直接可以歸屬于項目工作的成本為直接成本。如項目組旅行費、工資、項目使用的物料、設備使用費等。
間接成本:一般管理費用科目或幾個項目共同分擔的成本。如稅金、額外福利和保衛(wèi)費用等。
沉沒成本(Sunk Cost):已花費的而與當前決策無關的費用(在決定是否繼續(xù)一個出了問題的項目時不應該考慮)。
機會成本(Opportunity Cost):將一種具有多種用途的有限資源置于特定用途時所放棄的收益。(如果選擇另一個項目而放棄這一項目可能帶來的收益,而放棄上面這種選擇所引發(fā)的成本就是機會成本。
管理儲備:是一個單列的計劃量,以允許未來不可預見的事件發(fā)生。管理儲備包含成本或進度儲備,以降低失卻成本或進度目標的風險,管理儲備的使用需要對項目基線進行變更。
成本基準:經批準的按時間安排的成本計劃,加上或減去經批準的項目成本變更,被用于度量和監(jiān)督項目執(zhí)行成本。
項目成本估算
編制項目成本估算需要進行三個主要步驟:
1) 識別并分析成本的構成科目。
2) 根據已識別的項目成本構成科目,估算每一科目的成本大小。
3) 分析成本估算結果,找出各種可以相互替代的成本,協(xié)調各種成本之間的比例關系。
項目成本估算的技術、方法:類比估計、確定資源費率、自下而上估算、參數(shù)估算、項目管理軟件、供貨商投標分析、準備金分析、質量成本。
成本類比估算,指利用過去類似項目的實際成本作為當前項目成本估算的基礎。當對項目的詳細情況了解甚少時(如在項目的初期階段),往往采用這種方法估算項目的成本。類比估算是一種專家判斷。類比估算的成本通常低于其他方法,但其精確度通常也較差。此種方法在以下情況中最為可靠 以往項目的實質相似,而不只是在表面上相似,并且進行估算的個人或集體具有所需的專業(yè)知識。
自下而上估算,這種技術是指估算個別工作包或細節(jié)最詳細的計劃活動的成本,然后將這些詳細成本匯總到更高層級,以便用于報告和跟蹤目的。自下而上估算方法的成本與準確性取決于個別計劃活動或工作包的規(guī)模和復雜程度。一般,需要投入量較小的活動可提高計劃活動成本估算的準確性。
參數(shù)估算法是一種運用歷史數(shù)據和其他變量(如施工中的平方英尺造價,軟件編程中的編碼行數(shù),要求的人工小時數(shù),軟件項目估算中的功能點(FP)方法等)之間的統(tǒng)計關系,來計算計劃活動資源的成本估算的技術。這種技術估算的準確度取決于模型的復雜性及其涉及的資源數(shù)量和成本數(shù)據。與成本估算相關的例子是,將工作的計劃數(shù)量與單位數(shù)量的歷史成本相乘得到估算成本。
成本估算的輸入、輸出:
輸入:輸入、事業(yè)環(huán)境因素、組織過程資產、項目范圍說明書、工作分解結構、工作分解結構詞匯表、項目管理計劃。
輸出:活動成本估算、活動成本估算支持細節(jié)、請求的變更、成本管理計劃(更新)。
項目成本預算
成本預算指將單個計劃活動或工作包的估算成本匯總,以確立衡量項目績效情況的總體成本基準。項目范圍說明書提供了匯總預算,但計劃活動或工作包的成本估算在詳細的預算請求和工作授權之前編制。
如果首先得到項目的總體估算,則成本預算是在項目成本估算的基礎上,更精確地估算項目總成本,并將其分攤到項目的各項具體活動和各個具體項目階段上,為項目成本控制制定基準計劃的項目成本管理活動。成本估算的輸出結果是成本預算的基礎與依據,成本預算則是將已批準的估算進行分攤。
制定項目成本預算的步驟為:
1) 將項目總成本分攤到項目工作分解結構的各個工作包。
2) 分解按照自頂向下,根據占用資源數(shù)量多少而設置不同的分解權重。
3) 將各個工作包成本再分配到該工作包所包含的各項活動上。
4) 確定各項成本預算支出的時間計劃及項目成本預算計劃。
項目成本預算的技術、方法:
成本匯總:計劃活動成本估算根據WBS匯總到工作包,然后工作包的成本估算匯總到WBS中的更高一級(如控制賬目),最終形成整個項目的預算。
準備金分析:通過準備金分析形成應急準備金, 如管理儲備金,該準備金用于應對還未計劃但有可能需要的變更。風險登記冊中確定的風險可能會導致這種變更。管理儲備金是為應對未計劃但有可能需要的項目范圍和成本變更而預留的預算。它們是“未知的未知”,并且項目經理在動用或花費這筆準備金之前必須獲得批準。管理儲備金不是項目成本基準的一部分,但包含在項目的預算之內。因為它們不作為預算分配, 所以也不是掙值計算的一部分。
參數(shù)估算技術指在一個數(shù)學模型中使用項目特性(參數(shù))來預測總體項目成本。模型可以是簡單的(如居民房屋所花費的成本,按每平方英尺居住面積花費的成本計算),也可以是復雜的(如軟件編制成本的參數(shù)估算COCOMO模型,使用13個獨立的調整系數(shù),每個系數(shù)有5~7個點;軟件估算中的功能點方法)。參數(shù)模型的成本和準確度起伏變化很大。它們在下列情況下最有可能是可靠的用于建立模型的歷史信息是準確的;在模型中使用的參數(shù)是很容易量化的;模型是可以擴展的,對于大項目和小項目都適用。
資金限制平衡:對組織運行而言,不希望資金的階段性花銷經常發(fā)生大的起伏。因此,資金的花費在由用戶或執(zhí)行組織設定的項目資金支出的界限內進行平衡。需要對工作進度安排進行調整,以實現(xiàn)支出平衡,這可通過在項目進度計劃內為特定工作包、進度里程碑或工作分解結構組件規(guī)定時間限制條件來實現(xiàn)。進度計劃的重新調整將影響資源的分配。如果在進度計劃制定過程中以資金作為限制性資源,則可根據新規(guī)定的日期限制條件重新進行該過程。經過這種交疊的規(guī)劃過程形成的最終結果是成本基準。
成本預算的輸入、輸出:
輸入:項目成本估算、工作分解結構、項目進度計劃、項目章程、項目管理計劃。
輸出:成本基準計劃、項目資金需求、項目管理計劃(更新)。
項目成本控制
項目成本控制包括:
1) 對造成成本基準變更的因素施加影響;
2) 確保變更請求獲得同意;
3) 當變更發(fā)生時,管理這些實際的變更;
4) 保證潛在的成本超支不超過授權的項目階段資金和總體資金;
5) 監(jiān)督成本績效,找出與成本基準的偏差;
6) 準確記錄所有的與成本基準的偏差
7) 防止錯誤的、不恰當?shù)幕蛭磁鷾实淖兏患{入成本或資源使用報告中
8) 就審定的變更,通知項目干系人;
9) 采取措施,將預期的成本超支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圍內。
成本預算的輸入、輸出:
輸入:成本績效報告、批準的變更申請、成本基準計劃、項目資金需求。
輸出:項目管理計劃(更新)、建議的糾正措施、完工估算、變更需求、組織過程資產(更新)。